【書評】《深度工作力 Deep Work》心得精華

《Deep Work深度工作力:淺薄時代,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》卡爾‧紐波特

3分鐘精華《深度工作力 Deep Work》

 

 前言

在工研院圖書館,翻了翻內容,順手就撈了這本回家看,書中內容大多分享如何專心的工作,以及方法。但我個人整理出幾點精華,畢竟看完可以實踐多少才是自己的。

作者提及多半是作家、工匠、工程師 等,這類可以好好專心的工作最為適合,對於我們常看LINE、EMAIL所中斷深度工作,雖然沒辦法避免,卻可以將干擾降至最低。

 

 重點

社群媒體

 

無論是前言,還是推薦序,這些朋友們都提到社群媒體 臉書(facebook)、Instagram還是 推特 Twitter,上面花了無比多的時間,其實就是現代人們最常出現的問題。

 

甚至提到了有些人每年一次 臉書 隔絕一個月,來換得自己的清靜與工作效率,當我們在事情做到一半時候,被這些手機、電子郵件 干擾,出現了像是作者所說的「心智混亂狀態」

 

排隊結帳時,是否有拿手機出來滑一下裝忙呢?

或者是等朋友時,一定要拿出手機看一下臉書呢?

 

真的有這麼忙?但是好玩的是,我看完了這本書依舊在沒事時滑滑手機,可見這毒有多深啊!要與這些社群媒體斷絕,在未來似乎是一種不太可能的方式,但可以充分留意自己,減少不必要浪費時間。

 

完整的時間(TIME BLOCK)

 

一段投入深度工作,最好有90分鐘的時間,也就是一個半小時,預留早上清早的時間,或是晚上不被干擾的時間,甚至許多人在飛機上完成自己的作品或書籍,這些對於寫書人,或是部落格寫手非常的實用。

 

作者提到,在上班的應用上面,可以將一樣的事情一起做,某段時間做淺薄的工作,而另外完整的時間做深度工作,如此一來便可以發揮自己真正的實力,否則未發生所謂"記憶力殘留"的現象。

也就是當你做下一件事情時,頭腦還在想上一件事情,工作較難進入狀況,片段是的進行當會被打斷,讓工作沒有效率。

 

心流理論(Flow theory )

 

為什麼有些時候,工作完下班回家,有時覺得充實,有時覺得空虛?今天是做了一堆沒營養的雜事,還是做了有意義的事情呢?一個人工作是否能有熱情,在於是否能進入心流狀態(flow)

由 美國 心理學家 米哈里·契克森提出,當一個人處於百分之85%的熟悉,15%的不熟悉挑戰,挑戰的成果又可以回饋給我們,便可以進入到這種心流狀態!

 

當你很累時,不是因為工作很多,而是工作沒有進入心流狀態,一種全神灌注的狀態,作者同時提到,如果你的工作都是做一些無關緊的雜事,沒法深度工作進入心流狀態的話,就要好好思考,這份工作對真正的產出沒有高幫助,是較低層工作,可以好好考慮轉換高價值工作。

 

生活不是因為工作而頹廢,而是沒有真正的熱情!也就是心流。作者提到,放假在家沒有規劃行程,盲目休息反而不會真正放鬆,應主動規劃行程

因為除了身體上的累,頭腦是不用放空的,他需要的是轉換!讓頭腦感到新鮮感,活起來。

 

注意力恢復理論

 

如果創作上一直沒有靈感,不妨好好休息,注意力同樣有專注時間,時間大約為4小時,在深度工作之後,可以到戶外走走,森林裡散散步,轉換心情,創作的靈感就可以出來。

同樣套用在下班之後,準時下班,加班是最沒有效率的事情。在休息過程之後,恢復上工反而是比之前工作更有效率,在家也不要繼續碰工作的事情,這只會讓你隔天工作效率更差而已。

 

比爾蓋茲 和 JK羅琳 都是這些理論的實踐者,在工作的時候,把自己關在小屋裡,誰也不碰面。

 

 結論

總結來說,深度工作力 這本書非常適合現在 淺薄工作當道的世代,雖然未來科技發展,也許逃離不了社群媒體、臉書等,但學會如何深度工作的方法後,可以應用在生活各個面向,讓自己不會被時時打斷,進而創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。

 

另外一點其實就是靜心與專注,非但在工作上產出效率,個人的心靈的安寧與和諧,同樣與深度DEEP 有著非常大的關連。

這本《深度工作力 Deep Work》 非常推薦給大家。

 

相關文章推薦: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素還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